圣博研学|香遇重阳-重阳节主题研学活动
重阳节,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,故又称九九重阳。自古以来,重阳节就是个备受关注且仪式感强的佳节。
圣旨博物馆宣教部张晓晨老师讲道,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、秋游赏菊、佩插茱萸、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。除了这些习俗之外,古代的文人墨客、达官也会在重阳前后进行焚香的活动。
魏晋南北朝时期,我国崇尚用香,无论男女,都有用香傅粉的习惯;到了唐代,商路通达,大量香药流入中原;至宋代,香品贸易则达到顶峰,香品进入寻常百姓家,到了“巷陌皆香”的程度。两宋时期,品香与斗茶、插花、挂画并称,成为文人雅士的“四件雅事”。宋朝时期,人们喜欢在香料中加入一些大自然的花草,为焚香增添香气,常添加的就是桂花,加入桂花的香称之为合香,宋朝时期非常流行这种配香方法。
香,是一种传承性的文化,在古时,作为文人墨客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,品茗论道,书画会友,无香何以为聚?
值此重阳,万科城民主小学的孩子们在桂树飘香的点石园内,相遇“香文化”,让秋日的一道芬芳和金黄,在身边环绕。
张老师首先为大家介绍制香所用的工具:研钵、香炉、檀木香、香灰、香道七君子、模具、桂花。
如何将大自然留存成香气?
首先拿出研钵,用勺子取少许桂花,放在其中研磨。研磨成粉末后将桂花粉取出备用。
再用勺子取檀木香研磨。后将桂花倒入檀香中,继续研磨。香料之间互相成全,彼此成就。
简单、自由是本次制香活动的魅力,张老师对孩子们说,可任意比例调制出你想要的味道,每位制香小新手,都可以轻松掌握制香的方法。
用勺子取香灰,后用圆形压勺将香灰压平,压实。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具,轻放香炉中,位于香灰之上。
再将研磨好的香料,用勺子少取放入模具中,拿出铲子,将香料填入模具凹槽处,剩余香料可以慢慢取出。
孩子们置身于手工制香的快乐里,体验香道中蕴藏的智慧。
将模具轻轻拿起,用香点燃香料,盖上炉盖,空气中慢慢飘散着清甜的桂花香,淡雅却不寡味。
孩子们嗅着阵阵幽香,纷纷兴奋地为自己制作的香起了名字,“桂香”、“秋日香”、“七君子”……
制香讲究静观不语,从制香到出香,每个孩子都静心专注,深刻感受手工制香的魅力。
茶艺师也早已为孩子们泡好了一壶桂花茶,一香、一茶、一花,怡然自得也。
制香,一种创作,与绘画、诗歌并无二致,只不过使用的画笔是香料,而成品,是袅袅幽香。
现代,香呈现的形式趋于多元化,所承载的人文精神也更为丰富。本次的制香研学活动,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、民族传统和美学观念,让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,培养其美的认知,感受到传统制香的魅力和悠久的香文化历史,致敬传承至今的传统制香工艺。